你的位置:三亿体育app官网下载安卓 > 新闻动态 >
央企如何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48 点击次数:148
引言:一场关乎未来的 “国家竞赛”
2025 年 2 月 19 日,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 “AI+” 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,并发布《国资央企 “AI+” 专项行动实施要点》,这一举措标志着国企 AI 战略正式迈入全面攻坚阶段。此次行动意义重大,不仅关系到央企自身的转型升级,更是一场在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的 “国家竞赛”。中国力求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重大跨越,从以往的 “跟跑” 逐步转变为 “并跑”,甚至向 “领跑” 地位迈进。
数据显示,截至 2024 年 6 月,央企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。其中,中国移动单集群智算中心算力达到 6.9 EFLOPS(每秒 690 亿亿次运算)。而相关预测表明,到 2026 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达到 1460 EFLOPS,为 2024 年的两倍之多。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,体现了国资委在技术自主可控、产业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增长推动等方面的深远布局。
核心政策要点解析
1. 战略方向:聚焦 “高价值场景” 与 “根技术”场景选择:重点关注 “战略意义重大、经济收益高、与民生紧密相关” 的领域,例如能源、制造、医疗等行业。以中国石化为例,通过部署 DeepSeek 大模型,其专业内容识别准确率超过 90%,有力地支撑了石油化工行业数据集的建设工作。
技术攻坚:全力突破 “根技术”,如 AI 芯片、算法框架等关键领域,积极推动 “从 0 到 1” 的原始创新。中国电子已制定《大算力 AI 芯片发展规划》,明确了技术攻关的具体路径。
2. 要素支撑:算力、数据、资金、人才 “四轮驱动”
算力基座
:央企正加速推进智算中心的建设。中国移动哈尔滨智算中心单集群规模超过 1.8 万卡,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单集群智算中心。
数据突破:分批次构建重点行业数据集。例如,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央企完成了 20 亿条结构化数据集的建设任务。
资金投入:设立规模达 600 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,秉持 “长期资本 + 耐心资本” 的导向,坚决避免短期逐利行为。
人才机制:营造 “宽容失败” 的科研环境,试点推行 “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成” 制度,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。
3. 生态构建:开放合作与产业孵化
跨所有制协同:三大运营商、“三桶油” 等十余家央企已与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展开合作,积极探索在工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落地。
企业孵化:要求央企在 “十五五” 规划中着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与初创企业,努力形成 “航母 + 护航舰队” 的良好生态格局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风险提示
:
算力浪费隐忧:部分地区的智算中心存在 “重建设、轻运营” 的问题,导致算力利用率不足 40%。
数据壁垒难题:目前,央企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打通,跨行业数据集的构建进度滞后于原规划。
破局路径
:
动态调控:借助 AI 算力调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。例如,中国电信的 “云智枢” 系统成功将算力利用率提升至 75%。
机制创新:借鉴中国石化 “专业模型共建” 模式,通过数据脱敏、利益分成等方式推动跨企业协作。
总结:重塑产业格局的 “三把钥匙”
战略定力:摒弃 “撒胡椒面” 式的分散投入方式,集中力量聚焦于能源、制造等关乎国家命脉领域的高价值场景。
生态思维:以央企作为 “链主”,整合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场景资源,构建 “国家队 + 先锋队” 的协同网络。
长期主义:充分容忍 5 - 10 年的研发周期,通过耐心资本培育 “根技术”,从根本上避免受制于人。
正如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所说:“人工智能是央企必须打赢的‘上甘岭战役’。” 这场行动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的突破,更将深刻重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。
#聚焦国央企##国央企AI+专项行动#

